找到相关内容33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

    即法性心生是来自前念之(1)无明灭→灭何能生?(2)无明不灭→明、无明并。(3)共生→有二过。(4)离生→无因不可。[47]  3、观真缘(相待假)   观此观于无明、法性之观智相待于何者而得名?是“...遍一贯的思想。   第三观中道破法遍亦如此,只是所破的执著转愈深细。第三观所破,即破前二观之智,造达此空假之智亦不可得,方能入中,故此二观智即中观所要破之无明。所谓:  今观无明亦复如是,观二观智,当...

    释惠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2346009.html
  • 《观音玄义》性恶问题之探讨

    ”之性德种子。如文中以“了因”为观智之“人”、“悲心”誓愿、“智慧”庄严、显出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(注 9) 大正 34 ? 877 下~ 878 上。 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5546294.html
  • 缅甸帕奥禅林参学记

    肯定,颁布大业处阿阇黎(大禅师)的荣誉。所授禅法,依据《清净道论》中三学、七清净及十六观智之次第,强调禅修者应以“戒清净”为定、慧二增上学之基础。  以上这段禅师的简介,目的是在说明禅师的修学严谨,并...

    法味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046927.html
  • 宗密著「道俗酬答文集”的研究

    筋骨,都无痛恼,神色宛然。自初至今,身心仍旧。若道若俗,无不异之。观智之功,感应昭著。时台省询验,事迹分明。留守崇敬大经,已申中书门下。据伊本意,岂尽显扬。然发起门,亦藉旌表。沿伊手疮未愈,官司牒寺,...

    冉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647457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“止观法要”之抉择(2)

    解脱了因为执著常见、我见所引生的烦恼,并亦解脱了生死流转的锁炼。  (一)《中论》与《阿含经》同一修观所缘与次第  本著「无我观智,要与无明我执同一所缘”的原则,佛法观慧修持的所缘,对象是:一、在现实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747485.html
  • 清辨《中观心论》及其《思择炎》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(2)

    解释如下:  “汝(瑜伽行派)若许圆成实性与依他起性为二有,彼二虽  彼说为非一非异,然终由唯隐蔽自己的方法过失,因此,圆  成实性非离脱一性异性,然而,若随从中观智的方法,由圆  成实性唯无实,自性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547525.html
  •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

    一行相而入于见道位。欲入见道位之行者,若是一味地缘于同类与不同类的四谛行相,由于所缘繁杂、观智散漫而不猛利,这是不能生起无漏真智的,反而能障碍行者入于见道位。62所以,行者在增上忍与世第一法之善根位时...

    释道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747572.html
  • 慧学概要

    种种事相。菩萨度生的悲心深厚,所以他是遍学一切法门的,所谓法门无量誓愿学。真正的修菩萨行,必然着重广大的观智,所以以道种智为名。大觉佛陀,也可分为二智,一切智,一切种(智)智。依无量观门,究竟通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447853.html
  • 日本权田雷斧著 王弘愿译:密宗纲要(3)

    、佛、众生」,三无差别之观,以此观智之火,焚烧隔历不融之迷执尽,曰「内护摩」。以其但为心内之观,不涉於事法故也。又炉者以不动不转故,是为法身。本尊有召请发遣之法故,是为报身。行者为护摩事业故,是为变...

    日本权田雷斧著 王弘愿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147928.html
  • 百法别释

    所有本来体相而亲证之,名曰真如。此真如义属于能观智,但所观境,实证离言,不可以世间言说而诠表之,即就能观所证如如,离虚妄相,于彼所观立真如名。也有立为如如者,义尤显了。通俗言之,即是诸法本来面目也。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647993.html